RC、SRC、SC比較!你家建築結構耐震嗎?建築結構大揭密!
在購買或出售房屋時,經常會聽到房地產經紀人說:「這間房子的耐震度很好,是SRC結構喔!」SRC結構真的是最好的嗎?那麼常聽到的RC、SRC、SC又是什麼呢?差別在哪?你家的建築結構是否真的能抵抗強震?本文將為你詳細介紹這些建築結構的用途和差異,並解密各種結構的耐震性!
🚨 2024年地震頻繁! 大家都在擔心家人的安全,也憂慮自家建築是否穩固吧?不同的「建築結構」除了由不同的工法組成,各結構可以承受的晃動程度也大不相同。今天,就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這些建築結構吧!
建築結構有哪些?
首先,或許有人會疑惑,台灣不是有許多木構造的古蹟嗎?為什麼現在的建築物變成RC、SC、SRC的呢?其實,早期的房屋因為木材充足且人工成本低,因此大量使用木材建造。然而,隨著鋼筋混凝土價格的下降以及技術的成熟,現代建築逐漸轉變為以下三種主要結構:
- RC鋼筋混凝土 Reiforced Concrete)/ RC結構
- SC鋼構 Steel Construction 或 SS Steel Structure)/ SC結構
- SRC鋼骨鋼筋混凝土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)/ SRC結構
RC 鋼筋混凝土
鋼筋混凝土(RC)結構主要由鋼筋和混凝土組成,是台灣建築業最常用的技術,適合10-15樓左右的中低層建築。目前台灣90%的住宅都是RC結構。因此,如果你家屬於這個高度的大樓,很可能就是RC結構。
RC結構的施工過程包括四個主要步驟:打基礎、立鋼筋、捆綁箍筋、套模板並澆灌混凝土。此過程使RC結構的建築在地震時較不易發生大幅的晃動,因其結構性質比較剛硬。
SC 鋼骨
鋼構(SC)建築主要由鋼骨構成,在台灣的高樓大廈如玻璃帷幕辦公大樓中常見。鋼構建築較輕盈,耐震性能優異,但同時高樓層的晃動感也較明顯。施工時,鋼骨在工廠預鑄後運至工地組合,這使得施工時間較RC快速。
SRC 鋼骨鋼筋混凝土
SRC結構同時結合了RC和SC的優點,具有良好的耐震性和住宅舒適度。較適用於15到25樓的中高層建築,其施工工藝要求高且需嚴格品管,但能提供更高的韌性
RC、SRC、SC的差異比較
常見樓層高度 - RC:適合10層樓以下 - SC:常見於30層或以上的高樓 - SRC:適用於15至25層樓
施工複雜程度與時間 - RC:工藝簡單但耗時 - SC:組裝快速但複雜 - SRC:施工程序複雜且時間較長
建造成本 - RC:最低 - SC:最高 - SRC:中等
居住舒適度 RC建築的隔音效果佳且晃動較小,而SC則可通過現代技術提升。
實際案例故事
例子1:在某智能城市中,一棟採用SC鋼構的智慧大樓以其現代化設計和高強度抗震性能吸引了諸多目光。因其施工速度快且造型多變,獲得了許多大企業的入駐。
例子2:台北的一個老社區因地震頻發而在翻新時選用了SRC結構,這使得社區的新建築不僅提升了抗震性能,還在施工精度和內裝美觀度上有了質的飛躍。
例子3:在某沿海地區,因台風頻繁,當地的居民選擇RC住宅,不僅因其較低的建築成本,也因其在地震和風暴來襲時具備足夠的抵抗力。
💡延伸閱讀>>>如何選擇合適的建築結構以確保居住安全?
總結來說,不論是RC、SC還是SRC結構,關鍵在於其施工品質和設計水平能否達到標準。只要掌握了這些知識,選擇房屋不再是一件令人生畏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