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電力異常:停電組別與應變指南
台灣的電力供應問題由來已久,無論是突如其來的跳電還是計畫性停電,已成為許多人的困擾。本文將介紹台電的分區停電機制,供電備轉容量的運作原理,以及在面臨停電時的應對措施。
💡自 2024 年 4 月地震後,台灣各地頻繁停電,尤以桃園市最嚴重,4 月停電達 35 次!不禁讓人質疑目前的電力狀況是否充足,及其設備的完善性。
備轉容量:保持供電穩定的關鍵
備轉容量是發電系統在緊急狀態下的預備電力,具體地說,是供電峰值與實際用電需求間的差額。通俗地來說,備轉容量率即是每日電力系統穩定性的衡量標準。
台電每日早上公布的備轉容量燈號,幫助人們了解當日供電狀況。當備轉容量率低於 6%,代表可能出現供電危機。
契約容量:用電合約下的電量保證
契約容量與實際用電並無直接關聯,而是與租用空間的公共設施用電相關。若發現公共用電帳單過高,應檢視實際用電是否超過契約容量。
輪流停電組別:分區停電的安排
台電制定了 A 至 J 的停電組別,主要分為緊急限電和計畫性限電。
- A組、B組 :緊急限電,不預通知,每次約 50 分鐘。
- C組、D組、E組、F組 :計畫性限電,可能因設備維護等原因停電。
- H組、I組、J組 :特定重要設施如醫院、政府機關等被列入免限電行列。
G組目前無用戶分配,為歷史遺留。
如何查詢停電組別
查詢停電組別的方法多樣:
- 台電帳單 :帳單上標註『輪流停電組別』
- 台電停電查詢系統
- 客服專線及台電App
停電賠償:台電如何補償用戶
因限電導致的停電可獲賠償,並直接從電費中扣除。
- 一般用戶 :底度費的 4% 乘以停電次數。
- 契約容量用戶 :基本電費的 0.3% 乘以停電時數。
雖然補償費用不多,但相較美、英、日等國,條件屬較優。
停電不便不可避免,為備不時之需,建議自備緊急設備如發電機或照明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