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九月,我開始了在台大MBA課程的學習。作為曾在建築事務所工作的我,對於建築美學有著濃厚的興趣。週末,我帶家人來到校園,並迫不及待地向他們介紹普利茲克獎得主伊東豊雄的作品:「台大社科院」。穿過院圖時,我原本期待看到家人對於這片空間設計的驚嘆。沒想到我還沒開口,我母親卻指著一根清水模柱子問:「這是還沒完工的表現嗎?」我解釋:「這種混凝土材質本身的質樸就是它的魅力。」母親似懂非懂地點頭:「哦,原來是這樣!」在她眼中或許只是一個未完成的工地,但在我的心中卻是一種深沉的美學。這也使我決心撰寫這篇文章,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建築外牆的美學及其選擇。
外牆材質的選擇
在建築設計中,外牆材質常常是最先映入眼簾的。因此了解清水模、磁磚和塗料這三種常見外牆的特性,對於想要了解建築美學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。外牆材質的選擇除了影響美觀,也直接影響建築的耐用性和維護成本。
清水模:追求完美的裸露美學
清水模,其實就是混凝土在拆模後即不再加工的狀態。這種看似簡單的工法,卻有著極其嚴苛的施工要求。雖然不需額外粉刷修飾,但稍有不慎就會讓整體美感打折扣。清水模的優點在於它展示了混凝土最質樸的質感,使人感受到寧靜與禪意。其缺點則是高昂的造價和維護需求。
實例故事一:追尋工藝的極致
曾有一位著名建築師,用清水模打造了一座獨棟別墅。在施工過程中,為了確保每一個模板縫隙都恰到好處,他每天駐場監督,僅拆模完畢的刹那就可看見從未加工的純粹之美。
磁磚外牆:平凡中見美好
磁磚外牆是台灣最為常見的建材,理由在於材料購置成本低廉、施工便利。然而,問題在於磁磚外牆時常面臨脫落與髒污問題。此外,千篇一律的磁磚設計容易讓人感到乏味。但只要設計得當,磁磚也能展現出獨特的美感。
實例故事二:從平淡中找尋細節
一位業主選擇用手工磁磚來裝飾自己的住宅外立面,每一片磁磚都與鄰近的有所不同,形成獨一無二的花紋,讓每一位經過的人都忍不住多看幾眼。
塗料外牆:靈活且多樣的選擇
近年來,塗料外牆成為許多建築設計中的新寵。它不僅輕便且耐久,而且選擇多樣,能夠靈活運用於不同風格的建築中。塗料還能避免磁磚可能面臨的脫落風險,相對輕省,但施工不當可能帶來色彩單調的問題。
實例故事三:色彩的協奏曲
某一項公共設施採用了高度對比的色彩塗料,整座建築彷若一塊色彩斑斕的畫布,不僅吸引了眾多觀光客,更成為該地標志性的藝術地景。
結論:找到適合的外牆材質
總結來說,選擇建築外牆材質並無絕對的對和錯,應依據預算、美觀、耐用性等多方面考量。希望這篇文章能讓每位走在路上都能多留意身邊建築的外觀,並從中發掘專屬於自己的美感。